原住民語

臺灣南島語(英語:Taiwanese Austronesian),又稱為福爾摩沙語言(Formosan languages),是分類上南島語系以下的一個分支,使用人口約有五十餘萬,主要分布於台灣島原住民族群居住地區,並可再細分成「北台灣南島語族」、「中台灣南島語族」、「南台灣南島語族」以及「東台灣南島語族」,[2]涵蓋多個語群,一共有28種語言,以族語羅馬字為正寫法,使用人口約17萬人[註 1]。另外,世居於蘭嶼的達悟族,雖官方同屬台灣原住民族,但其所使用之達悟語分類上實為南島語系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之巴丹語群,故不在此條目列項。若指稱台灣與蘭嶼兩島之所有原住民語言,方作台灣原住民族語,日治時期稱高砂語。

台灣南島語在整個南島語系中佔著極為特殊的地位,古南島語中所出現的動、植物群,常見於臺灣島內不同的地形及氣候區內,這些證據顯示臺灣南島語十分古老。以這些語言研究上的證據作為基礎,甚至有相當多的語言學家相信台灣是整個南島民族的「祖居地」之一。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在介紹臺灣原住民族與世界南島語系民族的關係時即表明「臺灣原住民族屬於南島語系民族……南島語系民族是世界上分布最廣的民族;分布地區西起非洲東南的馬達加斯加島,越過印度洋直抵太平洋的復活節島;北起臺灣,南到紐西蘭,其中臺灣是南島語系民族分布的最北端」。[3]

臺灣南島語言在詞彙方面保存了古南島民族的文化特色。音韻系統中,多數語言有五個母音,輔音分清濁,不分送氣;有輕重音,但無類似漢語的聲調。構詞屬於黏著語類型,一個詞是由一個詞根和多個詞綴所組成,故而為多音節[10]。在句法上,南島語言最重要的特徵是焦點系統,而在南島語中最完整地保留這項特徵的,正是台灣南島語。所謂的焦點系統,是指以詞綴及格位標記來突顯語句訊息當中的重心焦點。[11]

圖片來源:ETtoday新聞雲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