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話

客家話(白話字:Hak-kâ-fa),亦稱作客家語(Hak-kâ-ngî)[7][4][8],簡稱客語[9]或客話,是漢藏語系漢語族的一種語言,為客家民系的母語。其母語人口分布於廣東東北部、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即傳統的客家地區;臺灣分布於桃竹苗、六堆和花東縱谷等地(臺灣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東南亞尤其是馬來西亞亦有不少母語人口。

客家話是漢語的一支。若視漢語為一種語言,則客家話是它的一級方言,下分數支二級方言。若視漢語為「漢語族」,視客家話為獨立語言的話,則客家話下有數支客家話的方言。無論如何劃分,客家話的地位都跟官話、粵語、吳語、閩語、晉語、湘語、贛語等相同,要麼同為獨立語言,要麼同為漢語下的一級方言。

客家話也是一種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

根據權威的人類語言研究機構民族語言網(Ethinologue)統計,地球上有七千多種語言,按照使用者人口排名,客家話位居世界第34名。截至2013年,客家話使用人數大約4782萬人。[10][11]根據《客家方言的分區》,截至2007年為止全球以客家話為母語的人數大約有4400萬人,但能流利使用者不到3000萬人。[12]

客語的稱謂眾多,在中國大陸部份省區被稱為𠊎話、土廣東話;台灣客家話在日治時期則常被稱為廣東語,並出版諸多相關作品。[13]現今客家話在台灣視為一門獨立語言,並於2017年12月29日正式將台灣客家語列為國家語言。[14]客家話發展至1930年代方被正式定名,方為語言學界所熟知。客家話曾被太平天國列為官方語言[15]。因為太平天國發動者,不少會客家話。而蘇利南全國有一成是華人,客家話成為法定語言之一[16][17]。

圖片來源:客家語拼音教學 張美容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留言

熱門文章